全国连锁测土配肥站加盟运营机构

测土配肥私人订制 带动土壤肥料绿色持续发展

更新日期:2017-11-01 17:23:57
     近期,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主办的土壤肥料产业联盟在北京正式成立,针对联盟成立初衷及今后发展规划等备受业界关注问题,记者采访土壤肥料联盟秘书长王旭。
      谈到联盟创设背景,王旭告诉记者,目前,我国人均耕地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0%左右,我国淡水资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8%左右,每年我国农业缺水约300亿立方,水土资源南北方严重不匹配。我国化肥用量达到6000万吨,单位耕地面积化肥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是欧美发达国家的2倍。我国大量有机废弃物资源未能有效利用,成为农区的污染源,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据估算,我国每年废弃的有机养分总量高达8-10亿吨,是化学肥料养分的1.3倍。
      这些问题引发了生态环境、民生、经济等问题。耕地质量问题包括土壤酸化、板结、盐碱化、土传病害、肥力减退、营养失衡、重金属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包括农业氮磷排放量、生物多样性显著降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全社会零容忍。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田净收益减少10%-30%,单位产量成本比发达国家增加20%。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农民增收,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业部提出到2020年中国农业要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对土壤肥料产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由此,土壤肥料产业联盟应运而生。
      王旭介绍,联盟将以“耕地养护+化肥控施行动方案”为主题,设定联盟发展三大内容:一是实现农业节本增效优质目标,探索终端施肥服务创新模式;二是展示土壤改良与生态修复的区域效果,推动土壤调理剂产业与养地服务创新发展;三是联手力推畜禽粪便资源优化利用,加快堆肥标准化和有机肥料产业升级。
      实现行动方案的发力点是为种植业者“私人订制”:提供施肥、改土、培肥、用水、施肥设备、规模化等一揽子服务清单,跟踪生产过程,延伸至农产品产业链。瞄准农产品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就是提供植物生命体健康生长的营养供需和生长条件。解决区域性问题:障碍土壤(酸化土壤、盐碱土壤、保护地障碍土壤等)改良、土壤生态修复效果评价,培肥地力累计效果评价。推广区域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优化模式”:提供高效利用周边农业废弃物资源方案,防控污染,与化肥养分叠加计算,降低地区养分投入重复、过量风险。土壤肥料产业创新发展是推行“产品+技术+服务+农产品”整链发展方式转变。
       对联盟今后的工作,王旭有了细致规划,她告诉记者,首先要开展行业相关问题调研。调研内容之一是终端施肥服务模式的调研。为满足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尤其针对一些种植大户、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生产主体的新需求,拟针对我国主要农作物种植区,对不同施肥服务模式进行调研。联盟将筛选出适合复制、放大或借鉴的施肥服务模式,为农民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也为肥料企业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提供趋势和信息指导。
       调研内容二是区域化障碍土壤改良技术调研。为应对我国日益严重的土壤障碍问题,针对盐碱土壤、酸化土壤、污染土壤等区域化障碍土壤进行改良技术方案调研。联盟意在统筹企业成员的人才、技术和产品资源,形成联盟综合改良治理技术,为治理区域化障碍土壤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整体解决方案。调研内容三是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案调研。针对我国工农业主要的有机废弃物资源以及优化利用技术进行调研,探索我国有机肥料产业发展方向,为发展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和耕地质量提升提出指导意见。
       其次,标准化工作也是联盟开展的重要工作之一。优先考虑契合联盟发展方向的企业和产品。包括土壤调理剂:系列产品标准,铝、钴、镍、有害元素等;有机水溶肥料:系列方法标准,聚谷氨酸、壳聚糖等;有机肥料、畜禽粪便等废弃物资源:系列污染控制安全标准,抗生素、有害元素等。
      第三,技术培训和成果展示。王旭介绍,技术服务培训方面,联盟拟邀请科研单位技术专家、企业农化服务专家,开展养分管理、施肥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等方面3-4次专题技术培训。技术成果展示方面,召开现场交流会和出版联盟刊物,展示联盟成员在终端施肥模式创新、障碍土壤改良综合改良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的成果。
      第四,信息化平台建设。调研联盟成员需求及行业需要,逐步建立联盟信息化数据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信息查询、技术指导和产品追溯功能,服务联盟成员。
备案号:京ICP备2020042156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